1.生物安全是養豬生產中確定場址和平面設計需考慮的首要因素。疾病進入豬場至少有12種主要風險(見下圖)。
2.豬人工授精在中國的使用始于九十年代末到二十世紀初期。最初,建立場內公豬站的豬場運用得最多。因此,場內公豬站也更傾向于利用生物安全標準。
3.最近,我們已看到養豬業結構的許多變化。
(1)豬場規模越來越大;
(2)多個豬場生產體系;
(3)小規模養豬戶意識到人工授精對品種改良的價值;
(4)養豬戶合作社。
4.單獨飼養的公豬站對養豬戶有許多優勢,它已成為了一體化養豬業不容忽視的一個部分。
因此,透徹的理解與單獨飼養的公豬站有關的生物安全風險是很重要的。
5.疾病進入豬場的途徑包括直接引進的風險和側面引入的風險。
直接引進風險(我們可以完全控制的因素)
(1)新公豬的引入;
(2)飼料和飼料包裝;
(3)空氣和水;
(4)飼養員;
(5)耗材;
(6)運輸車;
(7)重復使用的恒溫運輸箱;
(8)不完整的疾病監督和/或免疫保護。
側面的引入風險(無法控制的因素)
(1)人員(收集發送精液員工)與拜訪者;
(2)其它家畜或家禽;
(3)嚙齒動物、野生動物、野鳥;
(4)狗、貓;
(5)飛蟲:蒼蠅、蚊子;
(6)糞便儲存與處理;
(7)淘汰公豬的處理。 6.為了盡可能的減少引進疾病而帶來疾病暴發的風險,維持公豬站有效的生產,以下12種規則是必須嚴格實施的。
在建立公豬站前就必須明確這些規則,并完全理解。
規則#1 場址安全
(1)公豬站的場址至少遠離其它豬場2km。
(2)用防畜柵欄(墻)完全包圍,離豬舍至少10m,避免任何不能進入豬場的畜類、禽類、野生動物、狗、貓等進入。
規則#2 引進隔離檢疫,淘汰公豬處理
(1)引入新公豬的隔離檢疫區至少遠離公豬舍100m。
(2)所有引入的公豬必須至少隔離檢疫6周才能進入公豬舍。
(3)新引入的公豬如表現有疾病癥狀則不能轉入到公豬舍。
(4)隔離檢疫遵循全進全出的原則
(5)從隔離區轉到公豬舍時,必須采用場內車輛進行轉運,并且是專用的(淘汰公豬也應該以同樣的方法轉移到隔離區待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