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址的選擇
1.地形地勢
豬場一般要求地形整齊開闊,地勢較高、干燥、平坦或有緩坡,背風向陽。
2.交通便利
豬場必須選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但因豬場的防疫需要和對周圍環境的污染,又不可太靠近主要交通干道,最好離主要干道400米以上,同時,要距離居民點500米以上。如果有圍墻、河流、林帶等屏障,則距離可適當縮短些。禁止在旅游區及工業污染嚴重的地區建場。
3.水源水質
豬場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水質良好,便于取用和進行衛生防護。水源水量必須能滿足場內生活用水、豬只飲用及飼養管理用水(如清洗調制飼料、沖洗豬舍、清洗機具、用具等)的要求。
4.場地面積
豬場占地面積依據豬場生產的任務、性質、規模和場地的總體情況而定。生產區面積一般可按每頭繁殖母豬40~50平方米或每頭上市商品豬3~4平方米計劃。
豬場的規劃與布局
1.生產區
生產區包括各類豬舍和生產設施,這是豬場中的主要建筑區,一般建筑面積約占全場總建筑面積的70%~80%。種豬舍要求與其他豬舍隔開,形成種豬區。種豬區應設在人流較少和豬場的上風向,種公豬在種豬區的上風向,防止母豬的氣味對公豬形成不良刺激,同時可利用公豬的氣味刺激母豬發情。分娩舍既要靠近妊娠舍,又要接近培育豬舍。育肥豬舍應設在下風向,且離出豬臺較近。在設計時,使豬舍方向與當地夏季主導風向成30~60度角,使每排豬舍在夏季得到最佳的通風條件?傊,應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充分利用有利因素,從而在布局上做到對生產最為有利。在生產區的入口處,應設專門的消毒間或消毒池,以便進入生產區的人員和車輛進行嚴格的消毒。
2.飼養管理區
飼養管理區包括豬場生產管理必需的附屬建筑物,如飼料加工車間、飼料倉庫、修理車間;變電所、鍋爐房、水泵房等。它們和日常的飼養工作有密切的關系,所以這個區應該與生產區毗鄰建立。
3.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
病豬隔離間及糞便堆存處這些建筑物應遠離生產區,設在下風向、地勢較低的地方,以免影響生產豬群。
4.獸醫室
應設在生產區內,只對區內開門,為便于病豬處理,通常設在下風方向。5.生活區
包括辦公室、接待室、財務室、食堂、宿舍等,這是管理人員和家屬日常生活的地方,應單獨設立。一般設在生產區的上風向,或與風向平行的一側。此外豬場周圍應建圍墻或設防疫溝,以防獸害和避免閑雜人員進入場區。
6.道路
道路對生產活動正常進行,對衛生防疫及提高工作效率起著重要的作用。場內道路應凈、污分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凈道的功能是人行和飼料、產品的運輸,污道為運輸糞便、病豬和廢棄設備的專用道。
7.水塔
水塔自設水塔是清潔飲水正常供應的保證,位置選擇要與水源條件相適應,且應安排在豬場最高處。
8.綠化
綠化不僅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也可以防暑、防寒,改善豬場的小氣候,同時還可以減弱噪聲,促進安全生產,從而提高經濟效益。因此在進行豬場總體布局時,一定要考慮和安排好綠化。
豬舍的建筑設計
1.豬舍的形式
(1)按屋頂形式分
豬舍有單坡式、雙坡式等。單坡式一般跨度小,結構簡單,造價低,光照和通風好,適合小規模豬場。雙坡式一般跨度大,雙列豬舍和多列豬舍常用該形式,其保溫效果好,但投資較多。
(2)按墻的結構和有無窗戶分
豬舍有開放式、半開放式和封閉式。開放式是三面有墻一面無墻,通風透光好,不保溫,造價低。半開放式是三面有墻一面半截墻,保溫稍優于開放式。封閉式是四面有墻,又可分為窗和無窗兩種。
(3)按豬欄排利分
豬舍有單列式、雙列式和多列式。
2.豬舍的基本結構
~列完整的豬舍,5)門窗
開放式豬舍運動場前墻應設有門,高0.8~1.0米,寬0.6米,要求特別結實,尤其是種豬舍;半封閉豬舍則與運動場的隔墻上開門,高0.8米,寬0.6米;全封閉豬舍僅在飼喂通道側設門,門高0.8~1.0米,寬0.6米。通道的門高1.8米,寬1.0米。無論哪種豬舍都應設后窗。開放式、半封閉式豬舍的后窗長與高皆為40厘米,上框距墻頂40厘米;半封閉式中隔墻窗戶及全封閉豬舍的前窗要盡量大,下框距地應為1.1米;全封閉豬舍的后墻窗戶可大小,若條件允許,可裝雙層玻璃。
6)豬欄
除通欄豬舍外,在一般密閉豬舍內均需建隔欄。隔欄材料基本上是兩種,磚砌墻水泥抹面及鋼柵欄?v隔欄應為固定柵欄,橫隔欄可為活動柵欄,以便進行舍內面積的調節。
3.豬舍的類型
豬舍的設計與建筑,首先要符合養豬生產工藝流程,其次要考慮各自的實際情況。黃河以南地區以防潮隔熱和防暑降溫為主;黃河以北則以防寒保溫和防潮防濕為重點。
(1)公豬舍
公豬舍一般為單列半開放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內設走廊,外有小運動場,以增加種公豬的運動量,一圈一頭。
(2)空懷、妊娠母豬舍
空懷、妊娠母豬最常用的一種飼養方式是分組大欄群飼,一般每欄飼養空懷母豬4~5頭、妊娠母豬2~4頭。圈欄的結構有實體式、欄柵式、綜合式三種,豬圈布置多為單走道雙列式。豬圈面積一般為7~9平方米,地面坡降不要大于1/45,地表不要太光滑,以防母豬跌倒。也有用單圈飼養,一圈一頭。舍溫要求15~20度,風速為0.2米/秒。
(3)分娩哺育舍
舍內設有分娩欄,布置多為兩列或三列式。舍內溫度要求15~20℃,風速為0.2米/秒。分娩欄位結構也因條件而異。
①地面分娩欄:采用單體欄,中間部分是母豬限位架,兩側是仔豬采食、飲水、取暖等活動的地方。母豬限位架的前方是前門,前門上設有食槽和飲水器,供母豬采食、飲水,限位架后部有后門,供母豬進入及清糞操作?稍跈谖缓蟛吭O漏縫地板,以排除欄內的糞便和污物。
②網上分娩欄:主要由分娩欄、仔豬圍欄、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保溫箱、支腿等組成。
(4)仔豬保育舍
舍內溫度要求26~30度,風速為O.2米/秒?刹捎镁W上保育欄,l~2窩一欄網上飼養,用自動落料食槽,自由采食。網上培育,減少了仔豬疾病的發生,有利于仔豬健康,提高了仔豬成活率。仔豬保育欄主要由鋼筋編織的漏縫地板網、圍欄、自動落食槽、連接卡等組成。(5)生長、育肥舍和后備母豬
這三種豬舍均采用大欄地面群養方式,自由采食,其結構形式基本相同,只是在外形尺寸上因飼養頭數和豬體大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豬場設備
選擇與豬場飼養規模和工藝相適應的先進的經濟的設備是提高生產水平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措施。
1.豬欄
1.公豬欄、空懷母豬欄、配種欄
這幾種豬欄一般都位于同一棟舍內,因此,面積一般都相等,欄高一般為1.2~1.4米,面積7~9平方米。
2.妊娠欄
妊娠豬欄有兩種:一種是單體欄;另一種是小群欄。單體欄由金屬材料焊接而成,一般欄長2米,欄寬0.65米,欄高1米。小群欄的結構可以是混凝土實體結構、欄柵式或綜合式結構,不同的是妊娠欄欄高一般1~1.2米,由于采用限制飼喂,因此,不設食槽而采用地面食喂。面積根據每欄飼養頭數而定一般為7~15平方米。
3.分娩欄
分娩欄的尺寸與選用的母豬品種有關,長度一般為2~2.2米,寬度為1.7~2.0米;母豬限位欄的寬度一般為0.6~0.65米,高1.0米。仔豬活動圍欄每側的寬度一般為0.6~0.7米,高0.5米左右,欄柵間距5厘米。
4.仔豬培育欄
一般采用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或金屬編織鍍塑漏糞地板,后者的飼養效果一般好于前者。大、中型豬場多采用高床網上培育欄,它是由金屬編織網漏糞地板、圍欄和自動食槽組成,漏糞地板通過支架設在糞溝上或實體水泥地面上,相鄰兩欄共用一個自動食槽,每欄設一個自動飲水器。這種保育欄能保持床面干燥清潔,減少仔豬的發病率,是一種較理想的保育豬欄。仔豬保育欄的欄高一般為0.6米,欄柵間距5~8厘米,面積因飼養頭數不同而不同。小型豬場斷奶仔豬也可采用地面飼養的方式,但寒冷季節應在仔豬臥息處鋪干凈軟草或將臥息處設火炕。
5.育成、育肥欄
育成育肥欄有多種形式,其地板多為混凝土結實地面或水泥漏縫地板條,也有采用1/3漏縫地板條,2/3混凝土結實地面;炷两Y實地面~般有3%的坡度。育成育肥欄的欄高一般為1~1.2米,采用欄柵式結構時,欄柵間距8~10厘米。
2.飲水設備
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種類很多,有鴨嘴式、杯式、乳頭式等。由于乳頭式和杯式自動飲水器的結構和性能不如鴨嘴式飲水器,目前普遍采用的是鴨嘴式自動飲水器。鴨嘴式豬用自動飲水器的結構見。它主要由閥體、閥芯、密封圈、回位彈簧、塞和慮網組成。
3.飼喂設備
(1)間息添料飼槽
條件較差的一般豬場采用。分為固定飼槽、移動飼槽。一般為水泥澆注固定飼槽。 圖中A與B的飼槽一致,都在隔墻或隔欄的下面,由走廊添料,滑向內側,便于豬采食。飼槽一般為長形,每頭豬所占飼槽的長度應根據豬的種類、年齡而定。較為規范的養豬場都不采用移動飼槽。集約化、工廠化豬場,限位飼養的妊娠母豬或泌乳母豬,其固定飼槽為金屬制品,固定在限位欄上,見限位產床、限位欄部分。
(2)方形自動落料飼槽
一般條件的豬場不用這種飼槽,它常見于集約化、工廠化的豬場。方形落料飼槽有單開式和雙開式兩種。單開式的一面固定在與走廊的隔欄或隔墻上;雙開式則安放在兩欄的隔欄或隔墻上,自動落料飼槽一般為鍍鋅鐵皮制成,并以鋼筋加固,否則極易損壞。
(3)圓型自動落料飼槽
圓型自動藩料飼槽用不銹鋼制成,較為堅固耐用,底盤也可用鑄鐵或水泥澆注,適用于高密度、大群體生長育肥豬舍。
(a)前彈簧式
1.彈簧
2.閥桿
3.飲水器
4.閥體
5.濾水柵蓋
6.膠墊
(b)后彈簧式
1.飲水器體
2.閥桿
3.膠圈
4.彈簧
5.擋環
其它1.豬場人員配備設計(請點擊)
豬場人員配備,取決于豬場的規模、設備條件、人員的素質,甚至取決于豬場的所有制性質。不同條件的豬場按作業分類的直接生產人員配備。其他人員按工作性質配備。技術室的獸醫、資料員每100頭基本母豬配備各1名;飼料加工人員,每400~500頭豬配備1名,還配備考~名輔助工人;另設電工1人、門衛2人、安全值班工1人、會計、出納、保管各1人,每30名上灶人員設廚師1人。在豬場規模較小時,所配備的人員可以兼職兼工。
2.豬場常用表格設計(請點擊)
豬場常用表格主要指計劃表和記錄表兩大部分。生產計劃是使養豬場有序生產的指南,所以必須編制配種分娩計劃表,豬群周轉計劃表及肉豬出欄計劃表。生產管理的主要依據是記錄,完善生產中各種技術及管理的記錄是提高養豬場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的保證。因此,必須搞好資料記錄工作。主要包括:產仔報告表、豬群變動報告表、配種報告表、豬群稱重表、轉群報告表、豬死亡報告表、豬群變動月報表、豬群飼料消耗日報表、豬群防疫衛生月報表。
3.豬群及生產設計
生產條件、飼養供應、銷售市場是決定豬群大小的主要依據.而決定豬群結構的主要依據是豬的生產性能,尤其是繁殖性能,其次是生產技術水平。這就是內因和外因的關系要結合起來,綜合考慮。
1.生產性能
主要是繁殖性能。以年出欄1萬頭商品肉豬計,如果平均每頭母豬每窩能提供斷奶仔豬10頭,全年產2窩可成活20頭仔豬,則全年需要母豬數為500頭,以一般本交水平公母比為1:25頭計,需公豬20頭。因此全場需種豬520頭,占整個群體的9.42%(有50%的肉豬出欄或者尚未出生,則保留肉豬為5000頭)。如果每頭母豬提供肉豬24頭,則需母豬為417頭,需公豬17頭,種豬占8%。如果每頭母豬年提供僅16頭,則需母豬625頭,需公豬25頭,種豬占11.5%。所以首先應了解豬的繁殖性能。
2.技術水平
如果采用人工授精新技術及早期斷乳新技術,使母豬年產2.5窩,每窩成活斷奶仔豬12頭,則全年可提供30頭仔豬,則年出欄1萬頭肉豬需母豬334頭,公豬2頭,種豬的比例可下降為6.3%。種豬的減少本身就意味著減少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因此,技術水平也是影響豬群結構的主要依據。
3.母豬群的結構
母豬群的年齡結構對于生產指標同樣有著重要影響。因為母豬的繁殖產仔成活一般規律是初產、2產<3~8產>9產以上。因此,繁殖母豬應以經產母豬為主.商品豬場豬群結構及生產組織較大型的豬場,商品豬成批出欄,則母豬的配種、妊娠、分娩、哺乳都是成批進行。每批母豬占用產床的時間為42天,母豬下床后還要進行消毒8~15天,則產床1年可利用6~7次。一般以6批考慮,即1個產床可供3頭母豬分別上床2次;母豬少的情況下,可分為3批;在母豬多的情況下,為了充分利用公豬,可將母豬分為若干批,根據斷奶后7天~10天可發情的規律,可間隔7天配種1批或進行生產組織安排。
4.舊豬場的改造和利用
傳統豬舍改造后的養豬生產同樣是將豬從出生到上市的整個飼養過程,依據不同生長發育時期的生理特點劃分為若干個連續的飼養階段,成為流水線生產。不少地方對傳統豬舍改造后,取得了很好的效益,提高了圈舍利用率,增加了飼養頭數,有計劃地連續生產,全進全出,使商品豬出欄持續穩定,同時還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有利于防疫,使整個豬場的經濟效益顯著增加。